科普养生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健康管理 - 科普养生

6月龄内婴儿的喂养

发布时间:2021-12-08来源: 浏览量:

出生后 1~180 d内的婴儿,即 6月龄内阶段。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,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;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。功能不健全,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。母乳既可提供优质、全面、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,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,又能完美地适应其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,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。同时母乳喂养又能避免过度喂养,使婴儿获得最佳的、健康的生长速率,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。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喂养应遵循以下原则。


1. 产后尽早开奶,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


产后半小时即可开奶。最开始几天,分泌少量淡黄色乳汁,称为初乳,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,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,并提供免疫保护。母亲每天分泌的初乳是45ml左右,新生儿胃容量约为5ml,因此初乳完全满足新生儿的全部营养要求。大多数母亲会在2-3日后分泌更多的乳汁。最初数周,吸吮越多,母乳分泌就越多,夜间哺喂母乳更能促进乳汁分泌。
婴儿出生时,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,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,婴儿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 7%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。


      正确的哺乳方式及乳头含接方式有助于顺利母乳喂养。在哺乳期间,应充分照顾产后母亲的心情,家人应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帮助。


2.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


一个健康的母亲可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到6个月所需要的营养素、能量、液体量。此外,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,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。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,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,有利于婴儿心理、行为和情感发展。


3. 顺应喂养,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


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,从按需喂养模式向规律喂养模式递进。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,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,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,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。婴儿生后2~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,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。随着月龄增加,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,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,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,喂奶次数减少,逐渐建立起规律哺喂的良好习惯。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,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,如胃肠不适等。非饥饿原因哭闹时,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,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应及时就医。 


4.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,不需补钙


人乳中维生素 D 含量低,母乳喂养儿不能获得足量的维生素 D。适宜的阳光照射能促进皮肤中维生素 D 的合成,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,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最方便的途径。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IU。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,不需额外补钙。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,特别是剖宫产新生儿。


5.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


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或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,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,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,建议首选适合于6月龄内婴儿的配方奶喂养,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、成人奶粉、蛋白粉、豆奶粉等喂养婴儿。对于有过敏症状的婴儿,母亲与婴儿一同应回避过敏食物后,继续母乳喂养,若过敏症状仍无法缓解,再考虑使用水解奶粉或者氨基酸奶粉喂养。


6. 监测体格指标,保持健康生长


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。患病或喂养不当时,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。6月龄内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,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。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,过快、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。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,也有阶段性波动,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。母乳喂养儿的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,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,即是健康的生长状态。

您好,门诊挂号、缴费、报告查询请扫码办理!